記得前陣子跟妹妹們在閒聊時有了一個很棒的共識—“我們來把阿嬤的拿手菜記起來。”
上週在跟阿嬤的電話中吵著要跟她一起包肉粽,阿嬤便有求必應的備好了料,提前泡好糯米、滷肉、連粽葉都洗好,花時間的事情她全做好了,剩下的只是讓我幫忙把滷肉的滷汁拌在蒸熟的糯米中,邊拌的時候阿嬤說,要不是她手沒有力了,其實應該是用生米跟著滷汁一起炒香才對,那可是比這樣拌糯米吃來還要香上好幾倍啊!
包粽子的時候,一邊偷看阿嬤的手勢,她拿起一片粽葉,把過大的粽葉兩邊緣撕掉,準確的抓起粽葉寬度的1/4,於是就成了適當深度漏斗狀,填進糯米,內餡:那吸收花蓮陽光自己曬的蘿蔔乾、油蔥、魷魚乾滿滿的醬香,以及陳家味的滷肉,最後再填上糯米,讓粽葉較長一邊背對自己,於是手一轉,兩手一捏再一個回折就成了有棱有角的粽子,抓起粽繩,只留下約1/5長度,抓著粽葉轉上兩圈,打一個活結,阿嬤就手腳俐落的完成了,看起來超不費力,我一直到後來經過阿嬤提點才抓到訣竅。
每每搭車回到台北,在下車的一瞬間,眼前快速方便的捷運,還有彷彿一切都快轉了32倍來來往往的人群,總讓人覺得這畫面真是超現實,明明前一刻還在花蓮開闊的天空下走跳,突然間就跳到了都市叢林;不過早上把冷凍後的粽子蒸熟打開時才覺得更是不真實,肉粽的香氣,馬上就帶我回到那個:四處貼滿花不隆咚瓷磚,再熟悉不過的阿嬤家廚房,在那個空間裡不需要小心翼翼,只要安心的待著,每每想到這個畫面~心都忍不住柔軟了起來。